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格考试 > 公务员

公务员国考常识备考练习之社会现象 热点概况

2023-03-25 10:32:47

摘要:冠肺炎疫情改变了生活,也“催生”了一些新的生活好习惯——外出戴口罩、社交距离保持一米、使用公筷公勺等。近日,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发出提醒,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,疫情期间养成的诸多好习惯需要长期保持。摘自《广州日报》

【热点事件背景】

4月24日,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《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,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施行。疫情当前,在重点治理随地吐痰、便溺,乱扔垃圾,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的同时,患流感戴口罩、“一米线”、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等一系列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、好习惯均被纳入条例,以法律“硬制度”促进市民文明习惯养成。

【模拟试题】

保持防疫好习惯成为常态,也需要成为一种条例,对此谈谈你的看法?

【聚焦观点】

好习惯可以让人身心更健康。以戴口罩为例,一般来说,季节交替之际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。然而,不少地方发现,今年冬春感冒的人明显减少,这与人们在人员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、有效地阻隔病毒传播有莫大关系。

真正的让好习惯成为常态的,还只当属疫情的发生。
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卫生习惯,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。从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多通风,到经常锻炼、均衡饮食、作息规律;从不去人群密集地、保持一米以上距离,到饮食分餐、公筷公勺、不食野味等,成为许多人养成与倡导的好习惯。疫情结束后,这些文明习惯能不能持久地保持下去,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。

毫无疑问,文明习惯的养成难,要持久保持下去更难,尤其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。所谓“由外促内”,就是通过在全社会营造培养好习惯的氛围,让人们真切地体验到好习惯带来的健康与快乐,从而不断受到鼓励,最终将其“内化”为日常的自觉行动。

而对于少数民众难以更改坏习惯,增设相关法律条例,不失为改善其现状的一种方式

就好比患流感戴口罩、“一米线”、公筷公勺等好习惯入法容易,现实中恐怕难以执行到位。其实,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,不仅具有规范、强制的作用,也具有调解、教育的功能。尤其是为文明行为立法,许多是道德教化方面的,一般没有对应的罚则,之所以将其上升到法的层面,目的就是引导民众自觉遵守,起到警醒作用。

所以有条件的增设法律效应,改善警醒的效果可以更好。总之,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久久为功,更需让好习惯一直保存下去。

标签: 公务员

展开全文∨